还记得刚入职那会儿,照本宣科地讲“年的来历”,什么“年兽怕红色、怕鞭炮”,孩子们听得倒是挺认真,可一个孩子突然问:“老师,年兽为什么不戴防噪音耳机?”我当时就愣住了!这哪儿来的脑回路啊? 从那以后,我就知道,教“年与属相”,得用点不一样的方法。
首先,得让孩子们真正理解什么是“年”。别光说“一年有十二个月”,要让他们感受到时间的流逝。我会在教室里放一个“时间沙漏”,告诉他们:“看,沙子漏完,一天就过去了。很多很多天过去,就过年了!” 孩子们盯着沙漏,好像真的看到了时间在流动,那种感觉,比我说一百遍“时间宝贵”都管用。
再来说说“属相”。十二生肖,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自己的属相是什么。我会提前让家长们调查好孩子的属相,然后做成一个个小卡片。上课的时候,我会先问:“谁是属老鼠的?请举手!”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,然后,我会请属老鼠的孩子们说说,他们知道的老鼠是什么样的?(当然,我事先会引导他们,不要说“老鼠很脏”之类的话)。 接着,我会讲一些关于老鼠的有趣的故事,比如“小老鼠偷油吃”、“老鼠嫁女”等等。

但是,光讲故事还不够,还得让孩子们动手操作。我会准备一些“属相面具”,让孩子们自己涂色、装饰,然后戴上自己属相的面具,表演小话剧。孩子们可喜欢了,一个个都演得有模有样。 还有,我会准备一些“橡皮泥”,让孩子们捏自己的属相。别看孩子们年纪小,想象力可丰富了,捏出来的属相,千奇百怪,有的可爱,有的滑稽,看着就让人忍俊不禁。
当然,在教“年与属相”的时候,也要注意融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。我会教孩子们唱一些“过年歌”,比如《新年好》、《恭喜发财》等等。还会教他们说一些“吉祥话”,比如“新年快乐”、“万事如意”、“岁岁平安”等等。
而且,我会带孩子们“写春联”。当然,他们还不会写字,我就让他们用“彩笔画春联”。让他们在红纸上画一些喜庆的图案,比如“灯笼”、“鞭炮”、“福字”等等。虽然画得歪歪扭扭,但孩子们都特别认真,画完后,还会得意洋洋地拿回家,贴在门上。
讲到这里,就不得不提一个容易被忽略的重点——“属相的顺序”。孩子们总是记不住十二生肖的顺序,我一开始也是很头疼。后来,我发现了一个好方法——“编故事”! 我会编一个关于十二生肖赛跑的故事,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,记住十二生肖的顺序。
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: 玉皇大帝要选十二个动物当属相,就让动物们赛跑。老鼠个头小,跑不快,就偷偷地躲在牛的背上。快到终点的时候,老鼠一下子跳下来,抢了第一名。所以,老鼠排在第一位。 牛很勤劳,一直在努力地跑,所以排在第二位。 老虎很厉害,跑得很快,但是它太骄傲了,跑一会儿就停下来休息,所以只排在第三位。 兔子跑得很快,但是它太胆小了,跑一会儿就害怕,所以只排在第四位。 龙会飞,本来可以跑第一的,但是它要先去给人们降雨,所以耽误了时间,只排在第五位。 蛇跑得很慢,但是它很聪明,一直跟着龙,所以排在第六位。 马跑得很快,但是它太粗心了,跑的时候总是摔跤,所以只排在第七位。 羊很温顺,跑得很慢,但是它很团结,和猴子、鸡一起跑,所以排在第八位。 猴子很调皮,跑的时候总是玩耍,所以只排在第九位。 鸡很勤劳,每天早上都要打鸣,所以排在第十位。 狗很忠诚,一直在保护主人,所以排在第十一位。 猪很懒,每天只知道睡觉,所以排在第十二位。
这个故事讲完后,孩子们很快就记住了十二生肖的顺序。而且,他们还会自己编故事,把十二生肖的特点都融入进去。
最后,还要强调一点,教“年与属相”,“家园共育”非常重要。我会提前和家长沟通,让他们在家也给孩子讲一些关于“年与属相”的故事,或者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相关的手工。这样,孩子们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,才能得到巩固和延伸。
总而言之,教“年与属相”,不是简单地背诵和模仿,而是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,让孩子们真正理解“年”的意义,感受“属相文化”的魅力,同时,培养他们的“语言表达能力”、“动手操作能力”和“想象力”。 这才是“年与属相”教学的真正目的! 我相信,只要用心去做,孩子们一定能对“年与属相”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! 哎,说了这么多,感觉又回到了和孩子们一起欢度春节的场景,真好!
标签: